野餐聽音樂 PICNIC X MUSIC

音樂、設計、藝術與城市裡有趣的活動!

PICNIC RADIO 線上放送!

各類型歌單分享、音樂聆聽指南、音樂潮流趨勢。(了解更多)

台北野餐俱樂部 Taipei Picnic Club

台北野餐俱樂部是一個以野餐為宗旨的社群組織,期望透過定期的野餐活動,讓市民共享與重視城市裡的公共空間,也讓我們的城市有更友善的環境。

Tuesday, March 11, 2014

TALES OF THE FUTURE系列: 喬治歐威爾1984


距離1984今年已經30年了。不知道喬治歐威爾在1949年出版《1984》的時候是否料想得到人們現在正在經歷什麼呢?

許多讀者可能小時候都曾經看過喬治歐威爾另外一本有名的作品《動物農莊》,故事淺顯易懂,但是意味深長。簡單說來是一群被關在農場裡的動物經由幾隻被視為領導人集團的豬發動革命,趕走農場主人之後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1984》的主要場景則是設置在後大英帝國時期,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隨處可見雙向的螢幕,政府不僅可以以此傳遞訊息、也可以監控畫面那端的人民。整個社會結構是一個嚴謹的金字塔,高壓集權,統治者以改造過後的歷史和重新塑造的思想教育大眾,人們根本不認識「自由」,也不明白這是什麼概念。領導者被稱為Big Brother(老大哥),書中最為人所知的標語「Big Brother Is Watch You.」(老大哥正在監視你),在流行文化被廣泛應用,常常用來形容國家機器的濫權、個體乃至群眾的隱私和自由被剝奪時、或是政府利用各種工具對人民達到大監視(Mass Surveillance)以及社會控制時。


《1984》的情節不難猜測,男主角Winston原本是被豢養的黨員之一,然而因緣際會,此時他又愛上了美麗又神秘的Julia,於此開始企圖要反抗整個體制。啊,愛情,總是在絕望又壓抑的世界裡教會我們什麼是希望。

《1984》被許多不同的單位評為百大必讀小說之一,也曾經二度被改為電影,分別在1956年以及1984年。


這裡可以完整收看1956年版本的《1984》,由曾經執導過《環遊世界八十天》的英國導演Michael Anderson掌鏡。

 
這則是1984年版本的《1984》電影預告。普遍評價後作略優於前作。


實際上,搖滾樂手David Bowie也曾以《1984》為靈感,在1974年釋出專輯作《Diamond Dogs》。這部同時準備作為其音樂劇的主要曲目,然而由於喬治歐威爾的遺孀拒絕,改編成舞台劇的計劃也從來未被實現過。

David Bowie - 1984

David Bowie - Big Brother


以下是其他一些樂團及樂手的音樂作品,靈感來源也同樣是《1984》。

Coldplay - Spies,歌詞中「I awake to see that no one is free. We're all fugitives. Look at the way we live. Down here, I cannot sleep from fear no.」描述一個類1984世界,沒有自由、充滿恐懼。


John Lennon - Only People,歌詞中提到「We don't want no Big Brother Scene.」




這篇文章是PICNIC RADIO 008: TALES OF THE FUTURE的專題系列作。
延伸聆聽:http://picnicxmusic.blogspot.tw/2014/03/Tales-of-the-future.html
圖片來源:http://goo.gl/Muefjb, http://goo.gl/BFcVfh,

Sunday, March 9, 2014

TALES OF THE FUTURE系列: Spike Jonze的I'm Here



《I'm Here》這部大約三十分鐘的短片,是最近才釋出《雲端情人(Her)》的導演Spike Jonze在2010年的作品。故事描述一個近未來的世界,機器人和人類和平共處,但是機器人很明顯只能是下等人種,不被允許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自由和權利。男機器人Sheldon一復一日過著沒有靈魂的日子,直到他有一天遇見女機器人Francesca。Francesca是個特別的機器人,她有人類的朋友、她開車、她有頭髮、她參加派對、她聽音樂,她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雖然說不準Sheldon是愛上Francesca的美麗,還是愛上她那像人類一樣擁抱自由的生活態度,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人還是機器人,為了愛情、為了自由、為了生命本身,我們都可以放棄一切。

這部電影的靈感實際上來自插畫作家Shel Silverstein的作品《愛心樹(The Giving Tree)》。Shel Silverstein的插畫作品有詩的選集、也有像《愛心樹》一樣充滿深意的故事,大人讀者們都能一看再看、思考好久。不同於Silverstein其他作品《閣樓上的光》、《往上跌一跤》、《失落的一角》充滿童趣而使人感到溫暖,《愛心樹》的情節悲傷,描寫愛著男孩的樹,任由莽撞的男孩予取予求,最後連自己都不剩了的故事。



《I'm Here》為了營造近未來世界裡充斥著科技的冷冽感,擁有許多拍攝indie樂團MV經驗的Spike Jonze,當然選搭十分到位的音樂,聽來非常疏離。30分鐘的片長裡,可以聽到Animal Collective、Girls、Sleigh Bells、Gui Boratto以及由Flea和The Yeah Yeah Yeahs的Nick Zimmmer組成的樂團The Lost Trees,和來自LA的藝術家Aska Matsumiya、Of Montreal、Squeak E. Clean。另外Spike Jonze的弟弟Sam Spiegel也為了《I'm Here》譜了兩首曲。


ASKA – There Are Many of Us


Animal Collective – Did You See the Words


Girls – Hellhole Ratrace


《I'm Here》可以在這裡完整地收看。


這篇文章是PICNIC RADIO 008: TALES OF THE FUTURE的專題系列作。
延伸聆聽:http://picnicxmusic.blogspot.tw/2014/03/Tales-of-the-future.html
圖片來源:http://goo.gl/O28P9c,http://goo.gl/SHM2y

[廣播] TALES OF THE FUTURE


我們一直在追求更快、更完美的。於是我們不停地研究進階的技術,發明新鮮的產品,美化自己的身體,使生活更便利,和他人的距離更靠近;然而這條路持續前進,科技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後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多數的想像是極權主義的振興,一個反烏托邦的社會,充滿著爆炸和毀滅的意象,天空的顏色是灰的,複製人、機器人、生化人、半人半獸在黑市裡戒慎恐懼地遊走,不快樂卻是所有人的基本配備。PICNIC RADIO 08 – TALES OF THE FUTURE帶來十七個樂團和樂手的作品,其中反思科技的發展,假想我們和科技的關係有如何的可能,人和人也許更遙遠,人與機器卻更親密;描繪審判日的情況、環境的反撲,風雲變色,地震、火災和犯罪四起;預告一個沒有反叛空間、只有思想的壓制、竊聽和監控存在的社會。然而情感是自由的,滾熱的愛和欲從來不變,是唯一的救贖。

製作這張歌單的靈感來自以下作品:《1984》、《 I’m Here》、《銀翼殺手》、《馬德丹三部曲》、《末世之城》、《雲圖》、《華氏451度》。


在瀏覽器開啟歌單: http://open.spotify.com/user/picnic.radio/playlist/6AKlHfxvIIXwuKepRsj5RU
延伸閱讀: TALES OF THE FUTURE X I'm here http://picnicxmusic.blogspot.tw/2014/03/Im-here.html

--
DJ PROFILE
Pheebs Hsu
生於臺北。在故事裡成長,在日常生活中旅行,與音樂、書、電影和想像力為伴。目前是Deep One Perfect Morning的專欄作家。


圖片來自藝術家Lori Nix,並收錄在他的作品選集《The City》。Lori Nix的創作主要關注於末日景象、城市裡的後文明,以及雜草叢生的廢墟 。
來源:http://goo.gl/HzXSOT